WFU

網站頁籤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BPROAD研究解析:糖尿病患者應採用更嚴格的血壓控制嗎?

 



糖尿病是一種與心血管疾病(CVD)高度相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合併高血壓的發病率極高。血壓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管理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目標在於減少心血管事件、腎病進展及其他併發症的風險。然而,究竟應該將血壓控制在何種水平才能實現最大益處,一直是臨床爭議的焦點。本文將探討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原則,並結合過去的ACCORD BP研究與近期的BPROAD研究結果,提供最新的臨床啟示。


糖尿病與高血壓的關聯性

糖尿病患者合併高血壓的比例高達70%以上,兩者的共存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 高血壓會加速糖尿病併發症的進展,尤其是腎病和動脈粥樣硬化。
  • 血糖升高會損害血管內皮,進一步加劇高血壓的風險。

因此,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血壓管理,不僅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還能改善腎臟功能並延緩腎病進展。

2010 年發表的ACCORD BP研究

研究背景

2008年的ACCORD BP研究旨在評估在高心血管風險的糖尿病患者中,將收縮壓控制在 <120 mmHg(嚴格組)與 <140 mmHg(標準組)之間的差異。這是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包含4,733名患者,平均隨訪4.7年。

主要發現

  1. 心血管事件:嚴格組未能顯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HR 0.88, 95% CI: 0.73-1.06, P=0.20)。
  2. 全因死亡率:嚴格組的死亡率更高,部分原因與低血壓相關。
  3. 不良事件:低血壓、腎功能下降和其他藥物相關不良事件在嚴格組中顯著增加。

結論

ACCORD BP研究認為,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嚴格的血壓控制可能並不適合。基於這些結果,許多臨床指南建議糖尿病患者的血壓目標為 <140/90 mmHg。


2024年剛剛發表的 BPROAD 研究

研究背景

2024年發表的BPROAD研究挑戰了ACCORD的結論,通過更大規模(12,821名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探討在中國糖尿病患者中,將收縮壓控制在 <120 mmHg(嚴格組)與 <140 mmHg(標準組)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研究人群包括心血管風險增加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隨訪中位時間為4.2年。

主要發現

  1. 心血管事件:嚴格組顯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HR 0.79, 95% CI: 0.69-0.90, P<0.001),特別是在降低中風和心衰住院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2. 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在兩組間無顯著差異(HR 0.95, 95% CI: 0.77-1.17)。
  3. 不良事件:儘管嚴格組低血壓和高鉀血症的發生率略高,但整體可控。

結論

BPROAD研究表明,對於糖尿病患者,將收縮壓目標設定為 <120 mmHg 不僅是可行的,還能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ACCORD與BPROAD結果的異同



對臨床應用的提醒

1. 客製化血壓目標

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應根據患者的風險因素進行個體化設定:

  • 對於高風險患者(如已有心血管病或慢性腎病),建議嚴格控制血壓至 <120 mmHg。
  • 對於低風險患者或無法耐受低血壓的患者,可選擇更寬鬆的目標,如 <140/90 mmHg。

2. 中風風險的管理

BPROAD研究突出了中風在中國糖尿病患者中的高發性,這可能與亞洲人群特有的風險特徵有關。對此,嚴格血壓控制可能帶來更大的益處。

3. 強調耐受性與安全性

無論設定何種血壓目標,都應密切監測低血壓、高鉀血症及其他不良反應,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

4. 全球化與本地化的平衡

研究結果可能受地域、種族及生活方式的影響。在中國或其他亞洲國家,BPROAD的結果更具參考價值;而在美國或歐洲,可能仍需謹慎應用。


未來研究方向

儘管BPROAD研究為糖尿病患者的血壓管理提供了新的證據,但仍有一些未解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

  • 嚴格血壓控制對腎功能的長期影響如何?
  • 是否存在最佳的血壓控制範圍,能平衡心血管事件與不良事件風險?
  • 不同種族或亞群體是否需要調整血壓目標?

結語

糖尿病患者的血壓管理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數字目標,而是一門需要平衡風險與收益的藝術。從ACCORD BP研究到BPROAD研究,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研究規模的擴大與數據的細化,嚴格的血壓控制在特定人群中展現了顯著的心血管保護作用。未來,隨著更多大規模試驗和客製化治療策略的應用,我們有望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血壓控制指導。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你終究要避開葡萄柚這個糟糕水果的』內行人說故事

 


前言:

葡萄柚其實非常難入口,又澀又酸。但是在美國南部大量種植之後,加了各種糖漿味道之後被包裝成為減重、維他命C很多、助消化等等優質水果。在專家眼中看來,『你終究要避開葡萄柚這個糟糕水果的』(參考資料來源: LANCET 1991 論文),為什麼,請看我娓娓道來: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要觀察還是介入?TCT2024 兩項最新研究顛覆無症狀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治療原則

 


寫在前面:治療無症狀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新挑戰

在心臟學界,Asymptomatic AS (無症狀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 患者一向是臨床決策的難題。傳統指引建議觀察等待,等到患者出現症狀或左心室功能明顯下降時再進行手術。然而,隨著新型介入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的成熟,許多研究開始質疑這種「觀察等待」的做法。讓人驚訝的是,TCT2024 大會上發表的兩項重大研究——EARLY TAVR 和 EVOLVED——在探討無症狀患者的早期手術介入策略時,竟然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結果,為臨床醫師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深思。究竟對這些無症狀但處於高風險的患者來說,是及早介入更有助於長期預後,還是保守管理更為安全?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些看似矛盾的最新證據,理解其背後的臨床意涵。

2024年9月4日 星期三

JAMA 主編精選:ESC 2024 四項重要研究同步發表與刊登

 


今年的歐洲心臟病學會(ESC 2024)年會中,四項重要研究被接受於會議上發表,並且同步刊載於 JAMA,這些研究涵蓋了不同的心血管相關主題:

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必看!2024 最重要突破 Finerenone (Kerendia): 真正顧腎、保心的藥物又多了一個,你怎能不知道

 


FINEARTS-HF

HFmrEF/HFpEF患者佔所有心衰患者的約一半,這類患者通常面臨治療選擇有限的困境。儘管SGLT2抑制劑等新型治療藥物已經問世,仍有大量患者的臨床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傳統的MRA藥物如Spironolactone在心臟收縮分率降低的研究(RALES)可以明顯降低住院和死亡,但在HFmrEF/HFpEF患者中則效果有限,TOPCAT研究便是一個例子。

2024年9月2日 星期一

最新:歐洲心臟學會 2024 『血壓升高與高血壓治療指引』-- 十大重點整理

 


這次的更新,距離上一版已經六年了,這次在ESC 2024上面發布也同步刊登在歐洲心臟學會雜誌上,總共102頁,參考文獻超過1020篇。圖文並茂非常容易讀,強烈建議各位專業朋友可以下載全文服用。這邊就針對主要十大重點呈現 《2024 ESC 高血壓和血壓升高管理指南》與2018年版本的主要更新和改變之處:

ESC 2024 精選 :RESHAPE-HF2,繼COAPT Study六年之後,再一次驗證 Mitral TEER 的有效性

 




在心臟病學領域,功能性二尖瓣逆流(FMR)是心臟衰竭患者中一個重要且複雜的病理機制。最近的RESHAPE-HF2試驗通過研究MitraClip裝置在FMR患者中的效果,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見解。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RESHAPE-HF2試驗的結果及其對臨床應用的意義。

前情提要:COAPT 2018

什麼是RESHAPE-HF2試驗?

ESC 2024 精選 OCEANIC-AF 完整發表後,Factor XI 抑制劑還有未來嗎?

 


幾個月前在心臟科學界備受關注的、提早被中止的大型三期臨床試驗:OCEANIC-AF,這是一項評估口服Factor XIa抑制劑Asundexian在心房顫動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的研究。此試驗的贊助者拜耳藥廠宣佈試驗提早中止並且停止後續 OCEANIC-ACS 等臨床研究。在此次ESC 2024 發表了完整的結果,並同步刊登在NEJM 上。

什麼是OCEANIC-AF試驗?

OCEANIC-AF是一項隨機、雙盲、活性對照的多中心臨床試驗,旨在比較Asundexian和Apixaban在心房顫動(AF)患者中的效果。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增加了中風和系統性栓塞的風險。傳統上,這類患者使用口服抗凝劑如華法林進行治療,但近年來,直接口服抗凝劑(DOACs)如Apixaban成為了治療的主流。然而,這些治療方案仍然存在出血風險,因此尋找更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成為當務之急。

ESC 2024 精選 WHS 30年追蹤:還是Paul Ridker,最強的心血管預後因子還是CRP

 



在這次ESC年會,哈佛大學 終身教授 Paul M. Ridker 報告了Women’s Health Study (WHS)追蹤了30年之後的結果。題目雖然大,但其實是再一次證實、強化了三種重要的心血管風險標誌物:高敏C反應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脂蛋白(a) [Lp(a)],在預測女性(應該不分男女)長期心血管風險中的重要角色。

為何關注hsCRP、LDL-C和Lp(a)?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脅,但常常被忽視和低估。這些疾病的發展過程緩慢且隱蔽,可能需要幾十年時間才會顯現出來。因此,及早識別和管理風險因素對於預防CVD至關重要。最新研究表明,hsCRP、LDL-C和Lp(a)這三種生物標誌物不僅能夠反映當前的健康狀況,還能夠長期預測未來的心血管事件風險​。

ESC 2024 精選 GUARD-AF:廣泛運用 14 天持續心電圖紀錄,可以改善 AF 病患預後嗎?



大規模的針對老年人進行心房顫動(AF)篩查是否能降低中風風險,這是一個大哉問!!我們『覺得』可能會,可是過去的研究資料:NONE。這次ESC 2024 的GUARD AF 研究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ESC 2024 精選 EPIC-CAD:專家意見再次獲得證實,AF+CCS: 單用 DOAC 安全有效

 





背景介紹

心房顫動和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且兩者之間的共病率相當高。對於這些患者來說,選擇合適的抗栓治療方案既要考慮預防血栓形成的需求,又要防止出血風險的增加。傳統的治療方法通常包括口服抗凝劑和抗血小板藥物的聯合使用,但這樣的組合會顯著提高出血風險​。過去研究只有AFIRE and OAC-ALONE。再次佩服韓國心臟科的各大派系醫師們在臨床試驗的厲害團結與超強的執行力。

2024年4月9日 星期二

那些ACC2024沒有『達標』的研究教了我什麼事?AEGIS-II








在心血管領域,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角色一直受到高度關注,尤其是其在減少心血管事件風險中的潛在效用。AEGIS-II研究作為對HDL功能提升潛力的一次大規模探索,結果引發了學界的廣泛討論。以我個人來說,對於HDL假設仍存有希望,但可能需要在高脂血症的患者中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AEGIS-II研究的啟示

AEGIS-II試驗評估了CSL112(一種重組人脂蛋白APO-AI)在急性心肌梗塞後患者中的效用,旨在提高HDL的膽固醇外排能力。研究中,18119名患者在心肌梗塞後接受了四次每周6克CSL112或安慰劑的靜脈注射,首次注射在首次醫療接觸後5天內進行。

研究結果顯示,在90天、180天、和365天的主要終點(心肌梗塞、中風或心血管死亡的風險)上,CSL112組與安慰劑組之間無顯著差異。然而,在一項探索性分析中,對於基線LDL膽固醇≥100 mg/dL的患者,CSL112似乎展示了一些益處,尤其是在減少心血管事件方面。

重新審視HDL治療

這項研究的結果促使醫學界重新審視對於提高HDL功能作為心血管疾病預防治療手段的有效性。雖然AEGIS-II未能證明CSL112在廣泛患者群體中減少心血管事件的效用,但它提供了在特定患者亞群中可能存在潛在益處的線索。這提示,在未來的研究中,針對特定患者群體進行更精細化的治療或許更為合理。

未來的方向

AEGIS-II的結果並未完全關閉HDL治療的大門。相反,這些發現強調了未來研究中需要考慮的幾個關鍵因素,包括基線膽固醇外排能力對結果的影響,藥物如CSL112的長期臨床效果,以及長期治療的可行性。此外,研究人員呼籲進行更多工作,以開發更好的HDL功能評估方法,並結合基因組學、代謝組學、蛋白質組學和轉錄組學來確定新的治療目標和測試治療的適宜人群。

結語

AEGIS-II試驗的結果雖然讓許多期待HDL治療突破的人感到失望,但它提醒我們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中持續探索和創新的重要性。隨著更多的研究和更深入的了解,我們可能會找到提高HDL功能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治療策略的關鍵。在此過程中,對於已知和潛在治療方法的全面評估將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預後的關鍵。


全文下載


那些ACC2024沒有『達標』的研究教了我什麼事?REDUCE-AMI

 



在近年來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的研究中,REDUCE-AMI研究脫穎而出,它專注於探討在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β-阻滞劑的長期使用對預後的影響。此研究對於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治療策略具有潛在的重大意義,儘管其結果可能挑戰了當前的臨床實踐和指南。

REDUCE-AMI研究概述

REDUCE-AMI研究是一項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旨在評估在經歷急性心肌梗塞後且左心室射血分數保持≥50%的患者中,持續使用β-阻滞劑是否能降低死亡或再次心肌梗塞的風險。這項研究的動機源於β-阻滞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在心肌梗塞後的患者管理中。

REDUCE-AMI研究背景

REDUCE-AMI研究在45家位於瑞典、愛沙尼亞和新西蘭的醫院進行,是一項平行組、公開標籤的試驗,利用註冊數據進行。這項研究針對接受冠狀動脈造影且有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保持(≥50%)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隨機分配他們接受β-阻滞劑治療或不接受任何β-阻滞劑治療。結果顯示,在超過5,000名患者中,使用β-阻滞劑組和未使用β-阻滞劑組的全因死亡或心肌梗塞發生率分別為7.9%和8.3%,在3.5年的中位隨訪期內,兩組間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與影響

REDUCE-AMI研究的結果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發現:對於這一特定患者群體,長期使用β-阻滞劑並未顯著降低死亡或再次心肌梗塞的風險。這一結果對於臨床醫生和患者來說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它挑戰了多年來的常規治療方法,並呼籲對心血管疾病治療策略進行重新評估。

研究的啟示

REDUCE-AMI研究的結果不僅僅是對β-阻滞劑在心肌梗塞後使用的一次挑戰,更重要的是,它開啟了我們對於心血管疾病治療策略的全面反思。隨著冠狀動脈血管再通治療和其他現代醫療手段的普及,心肌梗塞後的患者預後已大為改善,這要求我們重新評估β-阻滞劑在當代心血管治療中的地位。

向前看

隨著更多針對β-阻滞劑後心肌梗塞使用的隨機研究預計在2024年公布,我們期待這些研究能夠進一步明確β-阻滞劑在當代心血管病治療中的角色。REDUCE-AMI研究以其開創性的見解,不僅挑戰了現有的臨床實踐,也為未來的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結語

REDUCE-AMI研究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對β-阻滞劑使用的再思考,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們,在面對每一位心肌梗塞患者時,都需要進行個體化的評估和治療決策。這項研究的結果鼓勵我們採取更精準、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將會更加精確、高效。


全文下載

那些ACC2024沒有『達標』的研究教了我什麼事?EMPACT-MI

 




在心血管領域,每一項新的臨床研究都可能為我們提供深刻的見解,無論其結果是成功還是未達預期。EMPACT-MI研究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它試圖探究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後使用empagliflozin(一種SGLT2抑制劑)對降低心衰竭住院或死亡風險的影響。儘管這項研究未能達到其主要終點目標,但它仍然為心衰竭的治療和管理提供了寶貴的洞察。

EMPACT-MI研究概覽

EMPACT-MI研究是一項大型、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國際多中心試驗,旨在評估empagliflozin在心肌梗塞後早期介入對於降低後續心衰竭住院或死亡風險的效果。這項研究特別關注於那些剛剛經歷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因為這個群體對於心衰竭的風險尤為高漲。

研究結果

不幸的是,EMPACT-MI研究沒有顯示出empagliflozin在降低心衰竭住院或死亡方面的顯著效果。具體來說,與安慰劑組相比,使用empagliflozin的患者群體在達到心衰竭住院或死亡的終點事件上沒有顯著差異。這些結果對於期待SGLT2抑制劑在心血管預後方面有更廣泛應用的醫學界來說,可能是一種挫敗。

具體來說,研究期間內,接受empagliflozin治療的組別中有267位患者(8.2%)發生了首次心衰竭住院或任何原因死亡,而接受安慰劑的組別中有298位患者(9.1%)發生了相同情況,事件發生率分別為每100患者年5.9和6.6次​​。

此外,關於個別組成部分,首次心衰竭住院在接受empagliflozin治療的組別中118位患者(3.6%)中發生,而在接受安慰劑的組別中為153位患者(4.7%)​​。這表明,雖然empagliflozin沒有降低整體心衰竭住院或死亡的風險,但在降低心衰竭住院方面似乎有一定效果。

背後的意義

雖然EMPACT-MI的結果可能初看起來令人失望,但它們在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的意義遠遠超出了表面。首先,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在藥物研發和臨床試驗中審慎評估特定患者群體的重要性。其次,它強調了在心血管疾病領域,尤其是在心衰竭管理上,持續創新和探索的必要性。

向前看

雖然EMPACT-MI研究未能證明empagliflozin在降低心衰竭住院或死亡方面的效益,但這並不意味著SGLT2抑制劑在心血管領域沒有前途。相反,這一結果應被視為一個新的起點,激勵科學家和臨床醫生繼續探索更有效的治療策略,以滿足心衰竭患者的未滿足需求。此外,這也提示了在進行未來研究時需要對患者群體、疾病階段和治療時機等因素進行更細緻的分析和考慮。


全文下載

powerpoint簡報

2024年3月7日 星期四

基因科技RNAi大突破 | 高血壓將不再是問題

 



專業的朋友,請見前文:高血壓治療新契機 | 半年一針解煩惱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就像是一個隱形的壞蛋,它悄悄地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特別是心臟和血管。許多人都有高血壓,但他們可能一點都不知道,因為高血壓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如果不加以控制,高血壓會導致心臟病、中風等嚴重問題。


Zilebesiran是怎麼一回事?


Zilebesiran是一種新型的藥物,它利用一種叫做RNA干擾的酷炫技術來對抗高血壓。這種技術可以干擾我們身體製造高血壓元兇—血管緊張素的過程。簡單來說,它像是在我們體內設置一個“靜音”按鈕,幫助減少造成高血壓的物質。

最新研究告訴我們什麼?


研究人員對Zilebesiran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結果發現,這種新藥對於減低血壓十分有效。參與試驗的人在使用了Zilebesiran後,他們的血壓顯著下降。更令人興奮的是,這種藥物不需要每天服用,每隔幾個月打一次針就可以了!





為什麼這很重要?

高血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它每年導致數百萬人死亡。Zilebesiran的出現,可能會開啟一扇新門,讓我們有更好的方法來對抗高血壓。對於那些難以控制血壓或對目前治療方法有副作用的人來說,這將是一個福音。



研究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RNA干擾治療藥物zilebesiran對輕度至中度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低效果。治療目標是肝臟產生的血管緊張素原蛋白,該蛋白是影響血壓的重要因子。此項隨機對照試驗(RCT)包括了來自加拿大、烏克蘭、英國和美國的78個醫療機構,涉及377名患者的數據分析。

參與研究的患者年齡範圍在18至75歲之間,全部被診斷有高血壓。患者經過嚴格的篩選,隨後被隨機分配到四個不同的組別,其中每個組別的治療方案如下:zilebesiran 150毫克組別每6個月注射一次,zilebesiran 300毫克組別每3個月或每6個月注射一次,zilebesiran 600毫克組別每6個月注射一次,以及接受安慰劑的對照組每3個月注射一次。

研究的主要結果指標是3個月時24小時平均動態收縮壓(SBP)的變化。從基線到3個月的變化量顯示,zilebesiran 150 mg組別的SBP平均下降了7.3毫米汞柱(mm Hg),zilebesiran 300 mg組別下降了10.0 mm Hg,而zilebesiran 600 mg組別下降了8.9 mm Hg。相比之下,安慰劑組的SBP平均上升了6.8 mm Hg。

最終的結果分析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接受zilebesiran治療的各組患者的SBP均顯著下降。統計數據顯示zilebesiran 150 mg組別與安慰劑組相比下降了14.1 mm Hg,zilebesiran 300 mg組別下降了16.7 mm Hg,zilebesiran 600 mg組別下降了15.7 mm Hg。這些數據均達到了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確認了zilebesiran在降低高血壓患者血壓方面的潛在功效。研究結果對於發展新的高血壓治療方案提供了重要證據,尤其是在傳統藥物治療不足或不適用的情況下。



資料來源:

JAMA. 2024;331(9):740-749. doi:10.1001/jama.2024.0728

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APESK基於榮格分類模型性格測試

註:APESK人格分类模型源自榮格(瑞士)與Myers-Briggs(美國)

 

引導語:“我性格內向/外向,適合什麽工作? ”“怎樣通過我的性格查找到適合我的職業?” “以我的個性從事什麽行業好?” “我該選擇什麽樣的公司和職業?” “我這樣性格的人選什麽專業好?” 不論是面臨專業選擇的同學,還是正待走進職場的畢業生,還是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面對這類問題都會感到困惑——性格因素和職業選擇之間到底有什麽樣的關聯呢?


請按下面的連結開始免費測試